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乱唐诡医 > 第四章 身世秘辛

第四章 身世秘辛(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依循自己前一世的医学常识,自己的母亲应该是生下自己后不久便离开人世了。”顾醒这般想着,因为这是自己现在唯一能够确认的一件事情了。

丫鬟姐姐舞完剑,回到堂内,给老妇人施了个万安,便将顾醒抱起,再也舍不得放下。老妇人见状,便开口说道,“你想起了他娘?”

丫鬟姐姐半晌沉默,没有说话。老妇人紧接着又说了一句,“我之所以不告诉你,是因为这背后有太多的秘密,而人知道太多的秘密,就会死的很快。我已经失去了一个女儿,不想再失去另外一个。”丫鬟姐姐盯着顾醒,不急不慢的说道,“后唐三年,您说哥哥娶妻,我那是第一次见姐姐,便再难忘却。”

“是啊,她是好孩子,是顾家对不起她。她本该属于江湖,我们却偏偏要用庙堂来束缚她,换来的终究是错啊。”老妇人顿足捶胸,一股清泪留下。

这时顾醒才明白,当世乃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自己出身在后唐的顾大将军家,而自己的母亲因为某种原因,在自己出生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而自己的父亲还在边关戍守,不知道是否知道这个消息。

正在顾醒思索的时候,丫鬟姐姐冰冷地说道,“顾大将军心里只有他的边关,哪里有姐姐一丝一毫,当时若不是他不在,姐姐怎会身死?”

看来,母亲的死另有隐情!

老妇人拭了拭眼泪,再次正襟危坐,闭目养神起来,不再言语。而丫鬟姐姐似乎打开了话匣子,接着说道,“只恨庙堂江湖乱成一气,姐姐还未施展抱负就沦为牺牲品。”

老妇人忽的睁开眼睛,猛的给了丫鬟姐姐一巴掌,怒道,“人死便死了,去说那些无端端的话干嘛,给人留下话柄吗?”丫鬟姐姐面颊突然一片血红,可见老妇人这一巴掌的用力。但丫鬟姐姐并为恼怒,只是温柔地看着顾醒。喃喃地说,“麟儿,等你长大,不要为你母亲报仇,有些事有些人,能放就放,能忘就忘。”

顾醒此时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若有所思的眨了眨眼睛头。

突然,破风之声响起,一阵浓烈的杀气弥漫开来,老妇人和丫鬟姐姐都突然屏住呼吸,似乎随时将出手一样。

随着她们的目光看去,大堂门栏边不知何时站了两个人,一身黑衣,不见容貌。手交错放着,并没有动手的意思。

看到这般光景,老妇人缓缓的说道,“来者是客,不妨进来喝杯热茶再走?”

对面两个黑衣人也不答话,不见手上有什么动作,已经缓步走了进来。就在气氛快要冻结的时候,一位富态中年人突兀的出现在了对峙的人中间,淡笑道,“两位,既然来了,那就不要走了。”

说时迟那时快,富态中年人突然出手,只见他身子一轻便出现在黑衣人身侧,从腰间抽出一柄七尺软剑,向两人刺去。那两黑衣人双手依然环抱,并没有出手的意思,只是脚下动作频频,意在躲避。

富态中年人见状也不恼怒,双手一分软剑便一分为二,分别向两个黑衣人刺去。这时,其中一名武功稍弱的黑衣人才悻悻然的说道,“走龙蛇!原来你是!”“既然知道了,那就去死吧。”

富态中年人用超乎常人的敏捷身法,不断的“撩拨”黑衣人,同时舞出不同的招式和剑花,意在杀人也有试探之意。因为老妇人和丫鬟姐姐并未出手,想必是让自己干净利落的处理掉,所以手上动作更加快速,突然跃起将两柄剑合二为一,对其中一名武功稍弱的黑衣人当头斩下。

这时,黑衣人才不得不拿出武器抵挡。顾醒定睛一看,这武器非铁非玉,倒像是石头一般,毫无光泽,而武器的样式也非棍非枪,感觉像是从厨房拿的烧火棍一样。而另一名黑衣人则拿着一本同样质地的旧书,书本呈现打开状,两者配合着向富态中年人迎了上来。

只见两者一前一后左右开攻,似乎是抵挡住了富态中年人的攻势,只是在富态中年人凛冽的剑招下,仍有些吃力。说时迟那时快,富态中年人将长剑抛起,双手化掌同时击在黑衣人胸口,同时嘴中喝道,“血影堂枯木书生,还不速速受死。”这时,两名黑衣人突然一前一后站在一起,进入合二为一成为一个人,这个人左手抓笔,右手持书,依然一副文士模样。黑色紧身衣已经在富态中年人的剑下荡然无存,只有一个身着儒生装束,面色微白,留有一缕山羊胡子,脸上皱纹丛生的老头站在原地,喘着粗气。

这时,老妇人才缓缓走上前来说道,“你们血影堂不是号称人才济济吗?怎会派你这么一个不入流的人来刺杀,从实招来。”那名为枯木书生的人急促地说道,“我就是来带个口信,堂主说了,在那小娃儿百日宴时,将给你们送上一份大大的贺礼。”言毕,富态中年人手起,枯木书生便身首异处。

丫鬟姐姐一直挡着不让顾醒看这一幕,老妇人吩咐下人收拾,便也坐了回来。向富态中年人问道,“老林,你怎么看?”富态中年人迅速将剑别回腰间,恭敬地答道,“回禀太夫人,血影堂这是公开宣战,不得不防。”“这不是废话吗?还用你说?”顾醒心里想着。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人在红楼,开局倭寇送经验朕乃一代圣君大明1805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混在洪武当咸鱼北宋大法官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宋时从梦华录开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