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永乐 > 第46章:“大明战神”与“半边月儿”

第46章:“大明战神”与“半边月儿”(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应天发生了一件大事。

确信耿炳文兵败被困真定城内之后,建文帝采信了黄子澄的建议撸掉耿炳文的统兵权力,拜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将。

那个“拜将”的词不能乱用,有相应的礼仪规格。

首先,需要筑造高台,设下诸多仪仗,摆下大场合,命文武官员以及百姓见礼。

建文帝频发旨意,调集了多处兵马集结向应天,得益于大明卫所制度的便利,三十万大军很快就集中到京畿区域,还有二十余万是在北上行军路线会加入进来。

誓师大会是在一处江边举行,建文帝亲自到场不提,文武百官也竭尽前来。

朝廷给李景隆准备了一辆很大的复古战车,建文帝以“捧毂推轮”之礼相待。

什么意思呢?就是朱允炆以皇帝的身份扶着车毂推车前进。

历史上得到“捧毂推轮”相待的统帅太少了,战国时期有乐毅,秦末则是有韩信,除此之外再无第三人。这一下,朱允炆让李景隆成了第三个。

可以想象建文帝对李景隆是托付了多大的信重,希望李景隆能像乐毅和韩信那般回报君王予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在给予大礼仪之后,朱允炆为李景隆以及大军饯行进入尾声,也不知道是朱允炆临时起意还是早就深思熟虑,竟是又赐下了“便宜行事”的权利。

寻遍史书能找到多少个受到“捧毂推轮”之礼相待,又获得“便宜行事”权利的统军大将呢?独有韩信一人罢了。

当然,刘邦是不是真的信任韩信历史早有公论。

朱允炆是真的信任自己的表兄弟李景隆,还不是那种因为两人是亲戚的关系才得到的信重。

原因是李景隆在朱元璋在位时多次出京练兵。

老实说,李景隆将部队练得不错,并且主持边境茶马互市交易也没有出过错,看上去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尤其啊,李景隆每每跟老将们进行辩论时,一次次总能说得老将们无从反驳。

是不是听着很耳熟?除了会练兵和主持过边境贸易事务之外,李景隆跟战国时期的赵括人生轨迹几乎重合,一样有个名声斐然的父亲,可以在兵法辩论上驳得老将哑口无言。

正是因为李景隆有过多次练兵的成绩,再加上也去过边境做实事,朱允炆和黄子澄认定李景隆不会是赵括第二。

另外一点,赵括其实也不是那么没用,他顶替廉颇为帅时的赵军本就是处于战略劣势,再有赵王一再命令赵军主动出战,后面被围到粮草全无还能坚持那么久。

如果赵括真的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赵军将士会听从赵括的命令,后面又跟随赵括誓死抵抗秦军,直至赵括战死才让赵军投降吗?

贬低赵括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埋汰白起。

毕竟,白起指挥的秦军是付出极大的伤亡才最终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

五十万朝廷大军分为几路浩浩荡荡北上,他们的最终集结地点在德州,那里也是李景隆定下的“大本营”位置。

李景隆当然是带着一种意气风发的心态北上,他麾下是实打实的五十万大军,并不像之前耿炳文麾下只有十三万给号称三十万。

五十万大军啊,尽管里面新兵和屯兵占了绝对的多数,又有哪些兵士不是历经交战才成为老兵,慢慢获得战兵的待遇呢?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诸天大明联盟朕乃一代圣君谍影凌云我岳父是李世民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大明:我为朱元璋续命七十年堡宗别闹扎纸匠:这是聊斋明末女帝:你竟然想当我相父混在洪武当咸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