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 483 陈婉清和段云的毕业准备(求订阅)

483 陈婉清和段云的毕业准备(求订阅)(1/ 2)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3月21号,周一,组会。

这两周以来,因为课题组的实验资源优先配给了有机光伏团队,所以钙钛矿团队器件制备的次数比较少。

吴菲菲带着孙沃、于娅、邓虎他们,一共只做了两批器件,结果,基于二维铅锡混合钙钛矿体系,效率从之前的6%,提升到了6.6%。

效率数值上倒是挺吉利的,就是属实有些低,想要投一个好的期刊还是比较困难的。

不过,虽然钙钛矿团队不能做器件,但现在钙钛矿也有了单独的旋涂手套箱,做一做基础的表征测试还是可以的。

因此,这段时间,吴菲菲她们已经把基于75%的铅,25%的锡的二维钙钛矿体系中,各项表征数据补充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她们准备再多做几批器件,看看效率还能不能进一步的往上提升。

如果能提升的话,还有机会发一篇好一些的文章;如果不能继续提升,那就只能按照当前的实验结果,把文章给整理出来,好好的讲一讲故事,然后投个ACSAMI之类的二区期刊。

陈婉清和段云,她们近期出现在课题组办公室的时间明显增多。

因为她们开始忙活毕业的事情了,包括提交论文、等待论文评审、准备答辩等等。

研究生毕业也是许秋之后要遇到的问题,因此他抽空找学姐多了解了一下情况。

结果发现,研究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学期,基本上都被排满了日程。

倒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要忙,只是会存在一些时间节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应的任务,具体的时间表是:

“3月30日前,完成个人基本信息维护确认和上传论文的操作,并上传盲审版论文。”

维护个人基本信息是比较重要的,如果信息有误的话,比如身份证号填写错误,就会对之后领取毕业、学位证书造成影响。

另外,论文也是要在3月底前提交的,如果是到研三的最后一学期才开始写论文,从时间上来讲,大概率是来不及的。

因此一般都要空余出一年的时间,来专门应付毕业的事情。

换言之,研究生真正能潜心做科研的时间,也就只有研二这一年。

开头的研一要熟悉实验室、熟悉研究领域,末尾的研三要找工作、写论文。

“4月4日前,导师完成网上审核论文工作。”

因为4月份魏兴思要和许秋他们一同前往漂亮国参加MRS会议,所以学姐她们必须要在魏兴思离开之前把这些事情给了结掉。

不然,到时候魏老师人在漂亮国,沟通起来不方便,万一遇到了急事,可能无法及时处理。

“4月5日前,院系将根据上传的盲审版论文进行相似度检测,论文全文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超过10%的,不得进入送审程序。”

许秋发现,研究生对于论文查重的要求提高了不少。

本科时候是不超过30%的重复率,研究生阶段要求是不超过10%。

当然,如果正文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码出来的,或者翻译自己发表的英文SCI论文,那基本上不需要担心查重不通过的问题。

事实上,学校给出10%的重复率,也还是比较仁慈的。

如果论文完全是自己写的,重复率想超5%都挺困难的。

比如许秋,在本科毕业的时候,撰写了一篇相当于博士生毕业论文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完全翻译自己已经发表的工作,没有去参考中文的文献,重复率就只有1.2%。

“4月10日前,将论文送评审专家进行评阅,博士生全部盲审,科学学位硕士有部分会被抽中盲审,不用送评审专家。”

现在学校对于研究生的毕业要求越来越严了。

据说,之前都是博士生部分盲审,硕士生全部明审。

现在呢,是博士生全部盲审,硕士生部分盲审,每年还会抽检一部分已经毕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一旦发现有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就会被取消学位。

许秋估计,之后大概率会更加严,或许还会推行硕士生、博士生全部盲审,加大抽检比例,甚至本科生毕业论文都要盲审、抽检也说不定。

其实,从评审委员的角度来看,不论论文是明审还是盲审,他们付出的精力差别并不大。

以前之所以不怎么推行盲审,大概率是因为那时候国内的研究生人数太少,学校也不想卡着学生不让他们毕业。

而现在,一方面研究生数量已经提升上来了,另一方面现在研究生的水分确实也有些大,因此就开始慢慢的加大考评难度了。

论文盲审的全面推行,无疑会给博士生带来极大的毕业压力。

盲审的话,评审老师通常会倾向于给出较为公正的成绩。

而明审的话,送审的专家基本上都是导师的熟人,除非导师不想让学生毕业,或者毕业论文写的实在是太过于拉胯,属于不忍直视的那种,不然多半会给出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6月5日前,完成论文答辩工作。”

从4月10号到6月5号,有接近两个月的答辩时间。

这个准备时间还是蛮长的,许秋估摸着,主要是为了防止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比如论文评审不通过,需要修改论文,答辩不通过,需要修改论文或者二次答辩等等。

“6月6日,提交材料到材料系教务处,包括纸质版学位论文2本、学位申请书1份、学位论文评阅书、学位论文评分表、学位论文评分表、答辩委员会表决票、答辩会议记录和决议书、培养手册……”

提交的材料还是比较多的,而且大多数都要放到档案里面,因此需要手写材料,比较麻烦。

接下来,田晴汇报了自己的工作,她本身做的实验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结论。

不过,送样到芬兰Ronald团队那边,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Ronald团队他们通过新型CELIV测试手段,成功构建出叠层器件的器件结构、界面电荷复合情况与器件性能之间的相互关联,找到了传输层材料的选择与界面电荷复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这种对应关系对于最终器件性能的影响。

基于这些结论,已经足以讲出一个故事。

于是,田晴开始整理文章,打算投《自然·光电》试一试。

虽然她投《自然》大子刊属于是“往高里投”,但不管怎么说,也是有一定中稿几率的。

毕竟,这个工作是背靠许秋之前《科学》文章的,也算是在蹭自己课题组的热点。

科研圈里的马太效应同样非常的明显,讲求赢者通吃。

比如,钙钛矿、石墨烯领域火起来后,哪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发现,也可以发表高档次的文章。

现在,许秋已经把有机光伏领域的热度做起来了,与之沾边的交叉工作,地位同样会水涨船高。

许秋这两周几乎没有做实验,他专心码了两周的文章,终于拿到了《自然》文章的初稿。

现在距离月底还有十天的时间,在前往漂亮国参加MRS会议之前,把这篇《自然》文章改好,投出去并没有什么问题。

组会上,许秋通过PPT,展示了《自然》文章中经由田晴润色过的四张正文的图片,讲述了一番自己的行文思路。

有机光伏团队里的其他人,这两周来,基本上也都是辅助许秋做实验,并没有展开自己的工作。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

上一章 目录 加书签
新书推荐:从迪迦开始的无限之旅我的夫人是神捕影视:人生新体验我在诸天逐渐全知全能斗罗:一卷山河社稷图这个明星来自末世这个演员刑啊没野心的影帝我有一颗两界珠漫威的人形天网
返回顶部